浙大王进呼吁:坚决要把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抵御在中国人家门之外

钢琴谱 https://www.msscos.com/

在11月5日召开的中国机器人云栖峰会上,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朱秋国、浙江大学副教授王进、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高少龙、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兴兴和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就“新发布的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究竟会对机器人技术和中国机器人产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议题,以圆桌对话的形式展开了激烈讨论,圆桌会议由南理工北方研究院院长高级助理、中国机器人峰会创始秘书长、天津机器人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张欢喜主持。对话期间,王进更是直接呼吁:坚决把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抵御在中国人家门之外!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对现有我国机器人产业格局,是对当前市场空白的补充,还是一种挑战?

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认为,此前整个社会对人形机器人的态度仍十分保守,但是像特斯拉这种其他行业的巨头入局时,意味着人形机器人走到一个关键的节点。2010年-2020年是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人行业的潜伏期、酝酿期;而2020年-2030年是服务机器人的黄金十年,这十年肯定会有一个机器人领域的代表性公司脱颖而出。此时,特斯拉带着资金、技术以及探索太空的雄心壮志入局,对于许多行业内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威胁,而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即一个黄金时代的大幕将要拉开!

浙江大学副教授王进认为,从辩证的角度,危、机是并存的,特斯拉推出人形机器人对于中国的科研界和未来社会来讲,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和小米、优必选侧重点不同,从上半身操作来看,重点是芯片和AI算法,而且其挥手动作比较柔和,走路步态也与小米机器人也不同,它是仿人的步态。在给屋内盆栽浇水的场景中,让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巡视房间并决定给哪些盆栽浇水,涉及到自主决策、自主规划,使其具有自主作业能力,拥有感知、决策能力,对当前场景进行分割并理解,首先要识别出盆栽,并找出植物根部位置,再去浇水。另外一方面,服务型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还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就像特斯拉汽车将行车数据上传至服务器,所以一定要坚决把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抵御在中国人家门之外!此外,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朱秋国则认为,从国家大层面上理解,应该感受到危,但“危中有机”,而且人形机器人一定是未来趋势,因为人的社会一定都是围绕人来创造。

如何看待马斯克号称“明年”推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并把售价标定为“2万美金”?

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提出,技术的迭代进化能够带来价格的降低,不必太在意特斯拉人形机器人2万美金的定价,而且服务性人形机器人在未来也会有广阔的市场,但不一定会在明年准时推出,也许会在未来3-5年。从技术迭代与落地场景来看,短期之内,人形机器人还很难成为特斯拉的第二增长曲线,但不可否认的是,手握庞大资源的马斯克和特斯拉,还是有能力再次颠覆一个行业。

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兴兴预测,虽然在最近几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不会有太多商业化落地的消息,但马斯克肯定会坚持下去,就像他的无人驾驶、航空航天和脑机接口一样。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高少龙更是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在商业维度上,它唤醒了社会对人形机器人的关注,不仅会让更多投资人入场,还极大地促进了供应链整合,这对于一些中小微企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在技术维度上,虽然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有着自重等一系列问题,但特斯拉通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经验,解决了感知和控制系统的难题。随后谭旻也提到,技术的迭代进化能够带来价格的降低,不必太在意特斯拉人形机器人2万美金的定价,而且服务性人形机器人在未来也会有广阔的市场。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是否会从服务机器人领域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掀起一个颠覆性变革时代?

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高少龙认为,未来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而且其会给工厂提供巨大的柔性,包括投资上的可重复利用性。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制造企业的“黑灯工厂”投入使用,工业机器人通过外围追加夹具等部分配件可以完成装配、码垛、抓取等操作,加入工业相机,将可以进行识别、精密定位等操作。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加入,生产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任何一个设备的非计划停机和运行工况不稳定都可能给工厂带来不小的损失。如何做好设备的状态监测、预测维护管理和故障知识沉淀,是智能化设备给工厂的新挑战。

在圆桌对话即将结束时,5位专家分别对中国机器人产业提出了自己的期许。浙江大学副教授王进希望,中国机器人产业能够提速发展;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兴兴期望在未来5-10年,能看到更多移动机器人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高少龙表示,西方已不可能追上中国机器人制造业的脚步;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表示,既要看到中国和先进发达国家技术上的差距,也要有底气、有信心;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朱秋国提出,要坚定信念、在技术上不断突破,相信中国机器人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