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医院 建档 https://www.xiaomaiyunbao.com/
最近教材事件,辣条发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
奈何可惜,全都被限流了下去。
难啊。
老胡的名头,做媒体的多多少少都听过。
网上他的支持者颇多,看不上他的也颇多。
支持他的人,辣条看这些网友的言语,脑子中第一感觉就是。
这不是粉丝追爱豆的状态吗?
很无脑的那种,爱豆的一切都是好的,完全没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
反对他的人,有的网友言语怼得很激烈。
也有一部分是觉得老胡在和稀泥,墙头草,把自己藏得太深了。
今天我们对比一下老胡对于教材插画事件的前后言语,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看便知。
第一次发声
事情刚出来的时候,老胡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观点输出。
长篇大论下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上来就明确插画这事让自己愤慨,这事突破了“风格”的范畴,要严查这个事情。
这算是老胡表明了态度,也奠定了言语基调,博得了不少好评。
不过后半句就不对劲了,他说这事在道德和文化的正确性上不能接受。
插图这事是道德问题?是文化问题?
第二:难以理解作者为啥如此搞?希望作者站出来给公众一个交代。
第三:整改,公众也不要激动,耐心等待结果。大家不必慌张,我们的后院没有被抄。
第四:不要乱下结论,要看最后的调查结果,他认为是出现了腐败。
第五:这事大概是人教社编辑审核出现了漏洞,一年要出很多书,难免看漏了。
第六:这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可马虎,而且明确指出了这事严重误导了儿童的价值观。
从这些言语中能看出,老胡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中立形象。
不偏不倚的评价,不得不说老胡很聪明。
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事不是编剧看漏了,也不是啥道德问题,文化问题。
而是切切实实地违反了《国旗法》。
整篇文章看来,依旧是老胡那套,说一半留一半的套路。
一方面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一方面劝大家不要太在意插图的事情,这事是小事。
老胡的粉丝们也都认同他这种说法,无形中他已经影响了很多人的思想。
最后也如了老胡的意愿,这事热度降低,到现在已经没了。
第二次发声
几天后事件越闹越大,不到一周,老胡又站出来发声。
他发声的时间点,选择得很好。
上面说要严查他立马就跳出来支持。
这次发言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这事会水落石出,大家要相信调查结果。
第二:自己非常支持全面审查中小学教材。
第三:我们要实事求是,一定要防止出现整治过大化。
老胡在此用了双重肯定的词语,可见其对整治范围边界是很看重的。
第四:又再次强调了,我们的出版行业阵地没有丢失。你要是说丢了,就是有害的,就是别有用心。
再一次强调阵地没丢,是何居心?全国最大出版社都已经如此了,那么其他小出版社?还把这事当小事。
老祖宗千年前都说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们屹立几千年,每次跌入低谷能迅速地站起来,忧患意识至关重要。
第五:人教社教材问题,出现在他们管理层,其他出版社阵地还是好的。
这很明显是瞎掰扯,网上爆料老胡肯定没看就表态了。
除了人教版,还有广教版,陕教版,字典,辞海以及其他众多教辅材料。
之前有个调查,有62种图书出错,出越率超过万分之五。
按照图书规定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图书即视为不合格。
其中超过万分之五的书籍回收销毁,低于万分之五的回收整改。
然而这些书籍,却在市面上流通了超过10年。
所以这绝不只是单单人教社一家的问题。
第六:这是教材的局部问题,不能扯到其他出版领域,我们要保护如今出版业的繁荣。
看完这些言语,你有啥感觉?
是不是那种,听君一席话,还是一席话。
其实老胡还是在无形之下强调了自己在意的重点。
教材这事不能扩大,范围内解决是最好的。
处理相关责任人,但不能盲目地批判他人,也不要牵连其他领域。
反正那意思就是规劝网友们要,适可而止。
其实他第一次发言,言语间的意思也是希望大家不要过度扩大,适可而止。
他似乎很怕这事闹得沸沸扬扬,闹得整个出版行业被查。
其实广大网友最怕的是调查不彻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走了一个形式。
毕竟吴勇热度下去得那么快,这事已经让广大网友们寒心了。
热度还没圈内吃瓜的热度高、持久。
恰恰老胡又主张不要将事件扩大化。
那么老胡自然也就得不到什么好果子。
对比两次发文,其实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老胡发文的结构,先赞同后转折。
我先同意各种主张和决定,然后我再表达自己的本意。
老胡其实很聪明,他一直保持着理中客的态度,两边都不想得罪。
他所谓的理智、中正、客观,在大众眼中就是墙头草。
毕竟他也有过不少打脸的时候,当年郑水灾,他说相信结果,结果一查隐瞒了一百多人。
老胡这个时候言语180度转弯,感情好人都让他当了。
另外就是他发的这些文字,根据平台显示都经过二次编辑,原版是啥样的就不得而知了。
既然进行二次修改,这就说明最初的原版语言他是觉得有些不妥的。
上次的联想事件,老胡那怪怪的表态,已经让他吃了不少苦头,据说一夜掉了八百万粉。
如今的大众对于老胡的言论就是,听着看着感觉很有道理,但是细细一琢磨就觉得很不是味道。
经不起推敲,总是话里有话。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说话留一半。
就像老胡前两天评价宾利和劳斯莱斯车位干架事件一样。
他希望:“所有公职人员、干部家属都必须要低调做人,在外与人发生争执要冷静,不能随意地乱显示‘实力’,不然就会一地鸡毛,付出代价。同样富人也是如此,不要显富,以富压人”。
深入去想这不就是教他们闷声发大财吗?外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你们藏的深点,伪装的好点,也就安全了。
其实老百姓从来不仇富,他们仇的是为富不仁和不法致富。
就比如老曹,众多网友巴不得他成为世界首富,把玻璃事业做到外星去。
想起来一个事件,一位妈妈教育违反交规的儿子说“你个穿皮鞋的和他穿草鞋的叫什么劲儿”。
这言语听着是不是觉得很不是滋味。
又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言语: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