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留下年轻人?新一线城市解题“租房难”,超30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在路上”

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为何各地积极兴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因为青年人和新市民在大城市普遍面临着“租房难”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洁实习生张杏广州、长沙报道4月24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东莞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意见》。这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东莞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总量不少于10万套,力争达到15万套,并将松山湖、南城、东城等列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发展镇街(园区)。

目前,15个新一线城市相关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或征求意见稿)已全部出台。其中,《重庆市城镇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十四五”期间,重庆市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人才住房5万套,新筹建市场租赁住房15万套;杭州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3万套;西安市将聚焦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0万套。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十四五”期间,15个新一线城市计划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超过310.3万套(部分城市为人才公寓数据),部分城市还特别提出要在中心城区兴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比如,佛山提出,要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满足中心城区约30%常住人口的居住需求。

“现在各城市都在吸引年轻人。一般来说,吸引年轻人的手段主要集中在户籍和住房两方面。当户籍门槛越来越低,吸引年轻人的重点就转向住房,尤其是保障性租赁住房。因为青年人和新市民刚到一个城市,一般买不起房子,加上现在人的流动性比较大,也不一定需要马上买房固定下来,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年轻人选择租房。”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为何积极开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意见》出台之后,新一线城市开始逐步出台相关政策。

2021年8月14日,成都发布《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随后,其他新一线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或者征求意见稿纷纷出炉。从相关政策看,部分城市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数量将在“十四五”时期快速提升。除重庆、杭州、西安之外,武汉提出“十四五”期间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万套(间),长沙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市将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

为何各地积极兴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因为青年人和新市民在大城市普遍面临着“租房难”问题。

《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提出,近年来,西安市新市民、青年人群体数量快速增加。七普数据显示全市流动人口37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8.93%。随着西安棚改快速推进,小户型、低租金房源短缺,住房租赁市场中个人出租房源以中大户型为主,71-100平方米房源占比35.1%、100平方米以上房源占比37.5%,7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房源占比27.4%。租赁住房市场总体结构性供给不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压力加剧,租赁关系不稳定,“买不起房、租不好房”的问题逐渐凸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大学毕业生都在为大城市的房租而苦恼。

“租金付得起的房子区位比较远,区位比较好的租金又比较贵,这是当代青年人买不起房、租不好房的一个现实困难。我工作那年,不是在搬家,就是在找房和租房的路上。”本科毕业后,在长沙工作一年的李云(化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即将大学毕业、面临租房问题的易晓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大学生毕业后的租房压力非常大。大学生刚毕业,往往工资不高,交完房租所剩不多。“落实工作后,我会优先选择离工作地点近的小区,如果距离近的小区太贵,靠近地铁的小区也会考虑。”

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小户型、低租金、合同签订时间较长著称,可相对有效解决青年人租房需求。几乎所有新一线城市都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标准一般低于市场租金。成都提出,在租住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所在区(市)县无自有住房,且在成都市未享受其他方式住房保障的,租金标准原则上为市场租金的90%。武汉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按照不高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的85%评估确定。西安提出,在租赁运营企业可持续、租户可负担的原则下,坚持“谁投资、谁所有”,着重考虑保障群体承受能力,坚持小户型、低租金。

胡刚分析,高租金成为年轻人留在大城市的“拦路虎”。很多年轻人工作在中心城区,但没办法负担中心城区的房租,这就需要政府能提供相应的保障性租房。如果能够提供相对稳定、交通方便、安全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也能帮助年轻人更快在大城市立足。

“如果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得比较好,能缓解我很大的压力,生活质量也会提高。这也会是我留在这个城市的重要原因。”李云说,原本是打算和朋友合租,但如果有机会能赶上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好政策,那么将会优先考虑进行申请。

大城市如何更好留住年轻人?

近年,我国面临着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的关键过渡期。各城市为吸引青年群体使出“浑身解数”,而住房条件也成为城市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之一。居住负担的大小,正成为青年人选择就业城市的重要因素。

“15万这个数字对长沙来说,是围绕‘住有所居’目标,始终将住房保障作为民生重点工程加以实施的重要规划。这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优惠的政策,也是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去竞争人才的重要方式。”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祝平表示,通过大幅增加与新市民、青年人需求相适应的小户型、低租金房源,能有效缓解其阶段性住房困难,让他们在城市里能留得下,住得体面。

目前,尽管各地在积极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但仍面临一定难题。比如,由于数量不足且很多建在郊区,目前看,大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仍没有办法惠及很多人。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保障性租赁住房并不是一个新兴事物,但最近一年提出的政策,是一个大城市要建设十几万套乃至几十万套,这个数字并不小。

“市场关注的是,政策已经出台,但这种数量级的投入政府是否能支撑?此外,房源在什么位置?如果都在远郊县区且没有地铁,那么可以想象未来建设出来后会存在空置问题。”张大伟指出,与买房不同,保障性租赁住房没有产权,因此缺乏投资属性,更重要的是居住价值,这里面的关键是交通是否畅通。如果没有地铁又比较偏远,会导致青年人的通勤时间过长。

“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价格应该会比较优惠,很适合毕业生。但难题是,保障性租赁住房数量有限,位置也可能不太理想;其次,我不知道怎么去申请;第三,有不少人租房时比较担心安全问题,也会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是否规范提出要求。”易晓表示。

张大伟建议,可在商品房的同一区域建设人才性质的租赁住房,而在郊区建设公益性廉租房。“目前,大城市的房租收益从租售比来说比较低,如果政府单纯通过租赁住房的建设,让项目自负盈亏的话,发展租房市场比较困难。现在青年人更多靠城中村解决租房问题。”

李祝平建议,可在中心城市的郊区、周边收购相关住房,或与中心城区旧房改造、老城更新相结合,也可以与开发区、产业区配套起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在选址时,不能只看土地价格、租金水平,而忽视区位、交通、生活休闲等相关配套。随着城镇化的继续推进和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还将有大量青年人进城工作和定居,因此住房问题将更加突出。但是,青年人的住房问题,短期看是租房难、租房贵;长期看是买不起房。解决这一问题,应当立足长远,做好前瞻性的制度设计。”

“保障性租赁住房可能对短期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也确实可以缓解人口净流入导致的城市房租上涨压力,但大家传统心理上还是想要一个稳定住所。”李云表示,长期来看,更希望政府能提高人才引进的买房补贴,控制好房价上升,让青年人才住得起房也买得起房。

(作者:陈洁,实习生张杏编辑:杜弘禹)

上一篇:

下一篇: